“烧心”不是真的烧到心脏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one of the available alternative languages. You may click one of the links to switch the site language to another available language.
有时人会感觉到胸腔一阵灼热,并管这种现象叫“烧心”。据统计超过50%的美国人在一生中至少有过一次“烧心”的经历。在讨论“烧心”前,我想首先说明,“烧心”是一种症状,而且这种症状与心脏没有任何关系。“烧心”实际上是反酸或食道管反流症(GERD),后者主要是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内刺激食管导致。
这种症状的科学解释是,正常情况下当人停止进食时,食管下段的肌肉(食管括约肌)收缩闭合,防止胃酸倒流。当食管下段括约肌放松或失灵时,胃酸就会反流到食管上段,刺激食管粘膜并产生灼热感。从医学上来说,食道管反流症并不是问题的根源,它通常只是其它症状的一个征兆。
功能性食道管反流
反流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我称之为“功能性反流”,这类反流并不是因为疾病引起(所以又称为食道管反流:GER)。出现这种反流的一类人群通常是对特定食物有强烈的生理反应,如咖啡、巧克力、冰淇淋或油炸食品,因为这类食品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或使食道下段括约肌松弛。
还有一类出现功能性食道管反流的人群是生活不规律或生活方式不健康而导致的。例如压力过大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反流,吸烟也会导致食道管括约肌松弛引起反流。此外,睡前进食也会导致反流,因为进食的过程中食道管下段括约肌处于放松状态,饭后立即卧床的话在重力作用下胃液会被推回至食道管,引起反流。同样会导致功能性食道管反流的情况还有过度肥胖,因为体内多余的体重会给包括胃在内的脏器施加压力,这些压力会挤压胃液反流至食道管内。
与疾病相关的反流
除功能性的食道管反流外,患有胃病的人群也会出现反流症状。在中国,70%至80%出现食道管反流症的人群患有胃炎或消化道溃疡。一旦溃疡或炎症得到治疗,食道管反流症也会随之消减。
另一个反流的潜在原因是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如胃)通过横膈膜肌裂孔进入胸腔而导致的疾病。通常,食道管括约肌是通过横膈膜肌肉的帮助来关闭食道的。当一部分胃被推入横膈膜后,食道就无法完全关闭,食道管反流也是食管裂孔疝的一个显著特征。
沉默性反流
最后一种类型被称为“沉默性反流”,由于它的非典型性很难被诊断出来。有沉默性反流症状的人群并没有“烧心”等反流症状,却会在夜间反复干咳和气喘。在这类人群体内,有一部分胃液反流到食道管内,并通过呼吸进入呼吸系统刺激气道引起咳嗽。出现此症状的人会在第一时间去看心脏科或者耳鼻喉科,结果却常常大失所望。
“烧心”如何处理
许多人一生中会经历数次食道管反流症,但是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如果人群年龄在45岁以下,只是偶尔出现,或者在压力、生活方式短期内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段出现食道管反流症,购买可中和胃酸的非处方药即可解决。如果食道管反流症持续出现,或服药2周后症状得不到控制,或者45岁后第一次出现“烧心”症状,就需要及时看医生来确诊致因,否则将很可能导致如下并发症:
(1)疤痕组织。
当酸液频繁且严重反流时,会侵蚀排列在食管周围的组织而形成疤痕组织,疤痕组织越来越多就可能造成食道狭窄,使得吞咽困难甚至造成食道出血。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医生用膨胀法来放宽被疤痕组织变窄了的食道,或进行手术治疗。
(2)食管炎。
一旦食管粘膜出现溃烂、溃疡等病变,通常需要6周甚至更长的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
(3)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
巴雷特食管指的是食管下段粘膜被胃酸侵蚀损害,出现胃柱状上皮上移。巴雷特食管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长期治疗和周期性的内镜检查监控,同时配合药物、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的辅助治疗和调整。
(4)癌变。
任何身体损伤如果不加重视都可能引发癌变的可能。如果反复出现食道管反流症,或患有长期酸性食管炎也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在2%的巴雷特食管患者中,不正常的粘膜细胞最终发展为致命的癌症。
因此,任何疾病都应当防患于未然。如果您已经出现早期症状,并且有可能是肠胃或消化系统工作不规律引起的,我希望您尽快就医确诊。如果您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让您处于食道管反流的高发人群中,同样建议您尽早做出调整。规律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让您的健康终生受益。
Copyright United Family Healthcare 2014 All right reserved - 京衞網審[2014]第1927號 - 京ICP備13017554號-4
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 廣審號:粵(B)廣[2024]第09-10-1049號